close
伊波拉立體.jpg



【作者】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作家暨新聞工作者,曾經前往地球上幾處最偏遠角落採訪。他為包羅廣泛的眾多報刊雜誌撰稿,好比《哈潑時尚》(Harper’s)、《君子》(Esquire)、《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滾石》(Rolling Stone)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他還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特約撰稿人。他以新聞工作成就三度贏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並曾獲得美國藝術暨文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頒授學院文學獎(Academy Award in Literature)。
逵曼著有好幾本備受讚譽的科學和自然史類書,還寫了好幾本小說。一九九六年,逵曼以八年的時間完成了膾炙人口的《多多鳥之歌》,震撼了全球無數的讀者,贏得《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好書推薦,其他知名作品還有《樹在古拉旺荒原哭泣》及《鬣蜥大飛行》等。他最新近完成的作品《Spillover》(本書內容大半即節錄自此,即將由漫遊者文化出版)就是一部調查記錄,深入追查世界上幾種最致命的病毒,如何從非人類動物跨種侵入人類。《Spillover》贏得美國全國科學作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的科學暨社會類書獎(Science and Society Book Prize),以及英國的生物學會書籍獎(Society of Biology Book Award)。

【內容介紹】
獲得多項寫作大獎的自然史作家暨探險家大衛.逵曼,
他在西非加彭參加一次叢林探險時,第一次與伊波拉病毒擦身而過。
探險隊的兩名當地嚮導,他們住的村子前不久才爆發了一次大規的疫情,幾乎滅村,
而肇禍的起因則是村民烹煮了一隻死去的黑猩猩……

伊波拉躲藏在哪裡?會不會掀起人類史的下一場大禍?
本書步步追蹤這個來無影、去無蹤的致命病毒,
告訴你伊波拉的過去、最新的近況,還有尚未可知的未來。

伊波拉這種神祕病毒,世人們對它認識太少,恐懼太多!
它在一九七六年第一次現身,
之後,伊波拉病毒每隔一段時間就外溢引爆一波疫情,釀出軒然大波,
接著,消失不見,只留下一群病人、垂死患者與屍體。

它危險,來無影、去無蹤,它難以言喻,
就像《出埃及記》中死亡天使降下的災殃。
它引爆疫情的致死率,比中世紀流行於法國的鼠疫最嚴重的時期還高!
但它從哪裡來?藏身哪裡?接下來到哪裡去?
始終是傳染病學界最黑暗的祕密。
它無處不在,卻又處處不在;它確實存在,卻又下落不明。
伊波拉病毒不在你的棲地裡面,是你在它的棲地裡面。

伊波拉病毒控制得了嗎?能不能找到藥物療法或疫苗與之對抗?
還是說,最近這場爆發就要發展成「下一場大禍」,
釀成慘烈大流行,還注定要席捲全球,殺死相當比例的世界人口,
猶如十四世紀的黑死病或一九一八年的流感大禍?

全世界頂尖的疾病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官員,調兵遣將毅然投入調查,
這群微生物獵人就像小說及電視劇中的神探與鑑識專家,
深入危險的非洲叢林,探索蝙蝠洞,並飽受蟒蛇、病毒的襲擊,
其間,有研究人員在第一線罹難;也有人在實驗室意外感染,而與死神拉鋸搏鬥。
直到今天,針對伊波拉這個案例,部份問題雖已破解,但仍留有諸多懸疑。

【購買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320?loc=006_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zothbooks 的頭像
    azothbooks

    漫遊者文化‧AZOTHBOOKS' BLOG

    azoth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