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厄城爛夜》300dpi.jpg



【作者】尼克.弗林(Nick Flynn)著
詩人,也當過水電工、船員,公立學校老師。出版過詩集Some Ether(獲Pen美國筆會/喬伊斯‧歐斯特威獎)、Blind Huber、和A Note Slipped Under the Door。他的作品經常出現在《紐約客》、《巴黎書評》、《紐約時報書評》,以及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美國生活〉節目。
曾獲古根漢基金會、美國國會圖書館、艾米‧羅威信託,以及普羅文斯鎮藝術工作中心的獎學金。他合作的紀錄片《達爾文的噩夢》更榮獲二○○六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每年他會在休斯頓大學教書一學期,其餘時間待在紐約上城。


【內容介紹】
我以為,接近一個溺水的人,會令兩個人同時下沉
但逃避你,只是複製出另一個我

當《麥田捕手》走入遊民收容所,徘迴於《溫柔酒吧》
一段男孩的成長回憶,一部刻畫人們脫離生活正軌、跌入無盡的不安深淵的故事。

有一部份的我知道他會出現,
只要我在同一個地方站得夠久的話,他就會找到我,就像如果你走失的時候會做的一樣。
但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
如果兩個人都走失的時候,兩人都會各自站在一個地方,等待。

對尼克來說,自小在生命裡缺席的父親強納森一直面貌模糊。母親茱蒂幾乎不提強納森,尼克則陸續聽聞父親自稱是詩人,因為偽造支票入獄,在城裡開計程車的二三事。母子多年來相依為命的默契是「他不在我們身邊更好」。

二十一歲那年,母親抑鬱自殺的意外,讓尼克面臨生命低潮。他決定輟學,最後進入城裡的遊民收容所工作,同時掙扎於酒精與毒品的世界。有一天,強納森突然出現在收容所門口,要求一張床位過夜。這是尼克有生以來第二次見到強納森。雖然他們倆住在同一個城市裡,尼克總是逃避強納森的存在,這個意外,迫使他不得不面對陌生的父親。

自尼克十六歲起,強納森開始從牢裡寫信給他,說他打算寫一本偉大的小說;一本寫於酒精昏迷和牢獄生活的小說,能與馬克吐溫和沙林傑相提並論的鉅作。即使經歷了數十年的窮困潦倒,終至無家可歸進了收容所,強納森依舊對尼克侃侃而談這部手稿。然而,強納森的一生似乎都在懲罰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成為輸家。

尼克慢慢發現,同樣嚮往寫作的自己,也開始寫著一部關於強納森的書:他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強納森的夢想之書,也面對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這是一部優美又感傷的回憶錄,作者打破傳統的順敘,以一篇篇充滿詩意的文字,呈現戲劇化起伏的家族故事。作者既坦率又迂迴地表達父子關係的矛盾糾結,包括穿插運用意識流、劇本對白、書信體等等書寫手法,帶來強烈而獨特的閱讀經驗。各篇文字也細膩刻畫殘喘度日的狀態,直視遊民生活的況味。生命的掙扎、卑微與人性,就在每一個厄城爛夜上演著。

【購買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7543?loc=006_094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zothbooks 的頭像
azothbooks

漫遊者文化‧AZOTHBOOKS' BLOG

azoth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